今年以来,秦皇岛经开区紧紧围绕“民生福祉示范区建设行动”目标,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推进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互相促进,公共服务与文化惠民工程等“多轮驱动”,不断提升民生福祉,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。
清晨,经开区深河村村民贺红侠拧开厨房里的自来水龙头,清澈的水注入菜盆洗净蔬菜,紧接着接水烧水冲茶。她笑着说,“拧开龙头就有干净甘甜水,比起前些年肩挑推车运甚至自打井抽地下水,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幸福!”截至7月31日,经开区农村自来水供水已完成2个村的入户工程,后营、药马坊、郭高马坊、太和寨4个村供水工程正在有序进行。自来水的接通不仅接通了村民的“幸福水龙头”,更保障了用水安全,提升了生活品质,村民切实感受到便利与舒心。
在果岭湾社区的充电车棚里,居民王奎正熟练地将电动车停放在充电桩旁,插好插头后拿起手机扫码,随着“滴”的一声,充电开始。“以前充电可愁了,要么抢不到充电桩,要么露天充电担心下雨短路。现在有了带棚子的充电桩,啥时候来、啥天气来都能充,心里可踏实了!”王奎笑着说。“小区有2703户居民,大概有2400辆电动车,之前的充电桩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居民的日常充电需求。为解决这一难题,社区与物业积极协调,由物业联系商家新增了363个充电口和10多组充电车棚,切实为居民充电提供了便利。”果岭湾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孟玉介绍,目前小区共有可使用充电桩700个,完全能够满足居民的需要。还在82部电梯安装电动车监控,有效防止电动车上楼带来的安全隐患,让大家住得更安心。
“以前总担心老了没人管,现在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专业服务,甚至经常上门服务,真是太贴心了。”锦江苑社区90岁的吴奶奶高兴地说话间,珠江道街道天成锦江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刚为她理完发,又送来热气腾腾的营养午餐。“你看这头发剪得多精神,饭菜也合胃口,不用自己下楼,都能服务上门,这日子过得舒心!”吴奶奶拉着工作人员的手,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。这样的免费上门理发、送餐服务,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“老有所依”的温暖和便捷。
近日,果岭湾社区“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”戏曲进基层演出为居民带来精彩视听享受,让艺术融入生活,丰富群众生活并凝聚社区合力。2025年,秦皇岛经开区计划举办“遇见艺术”“四季村晚”等文化惠民演出35场次。截至7月31日,戏曲进基层演出8场,文艺进基层演出9场。
秦皇岛经开区“民生福祉示范区建设行动”在交通、休闲、物业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:推进2公里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,恢复2条区内公交线路;建设1座口袋公园,打造1条精品街道;国省干线优良路率力争达到90%以上;加强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。
从优化人居环境筑牢民生“硬支撑”,到深化文化惠民激活精神“软实力”,秦皇岛经开区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,不仅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,更是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生动探索。
“未来,经开区将继续以系统思维谋划民生工作,让生态更优美、服务更暖心、文化更繁荣,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不断厚植幸福底色,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宜居宜业的环境中感受时代温度,让民生福祉的画卷在持续奋斗中舒展得更加壮阔动人。”秦皇岛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